環保部部長周生賢赴云南宣講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提出環境監管體制轉型的六項任務,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探索開展第三方監測工作,同樣要穩步推進。環境監測作為“十二五”環保產業的一大板塊,所能呈現的絕不僅限于PM2.5監測這一狹小空間。”按照規劃,環境監測“十二五”期間總投資需求將達1000億元。
環保部部長周生賢:穩步推進探索第三方環境檢測
“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統周密的安排部署,其中就提到要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環保部門也要深化改革,理順工作的體制機制。”周生賢舉例說,我們可以探索委托社會第三方參與環境監測,充分激發社會各界參與環保工作的動力和活力,“三中全會提出,改革的膽子要大、步子要穩,要把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探索開展第三方監測工作,同樣要穩步推進。”
周生賢說,《決定》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并專門用一個部分對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作出安排部署?!稕Q定》要求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
周生賢指出,環境監管體制的轉型與改革,主要是六項任務:一是建立統一監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環境保護管理制度,獨立進行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二是建立陸海統籌的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和污染防治區域聯動機制;三是完善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行企事業單位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四是健全國有林區經營管理體制,完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五是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責任者嚴格實行賠償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六是及時公布環境信息,健全舉報制度,加強社會監督。
第三方運營漸成趨勢 市場需求將達1000億元
環境監測作為“十二五”環保產業的一大板塊,所能呈現的絕不僅限于PM2.5監測這一狹小空間。按照環保“十二五”規劃,環境監測“十二五”期間總投資需求將達1000億元。
市場中一向都存在一些眾所周知的問題,而在環境監測儀器方面,這些問題似乎尤為突出。和其他行業不同,環境行業有其特殊性,作為甲方的廠商如果不按國家標準控制生產過程中的污染排放,讓不具備技術和能力的企業作為乙方拿到項目,以不合格的儀器設備和環保產品充數,污染治理達不到應有效果,本身并不會使該廠商的生產受到損害,但其后果卻更加嚴重,超標排放及環境污染的結果將由社會來承受。 儀器
近年來,合同環境服務模式越來越被業界有識之士認為是環保企業商業模式升級的主要著力點。清華大學環境系一位專家表示,這種模式具體到環境監測領域,就表現為引入第三方運營模式。引入獨立于被檢測企業及環保部門的第三方實體,不僅使得以往環境監測領域存在的業主與監測設備提供商在數據準確性問題上的互相扯皮現象不復存在,更重要的是讓環境監測設備商轉而升級為環境監測綜合服務商,比單純賣監測產品更具競爭力和盈利空間。
一位長期跟蹤環境監測市場的券商分析師也認為,環保“十二五”規劃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要加強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其中一個可行的辦法就是通過引入第三方資質企業與地級以下城市政府成立合資公司,來協助政府提升環境監測運營維護的效率。從這一點來講,第三方運營未來會受到具體政策推動而有望全面推向市場。“在美國,400多個監測站點,政府幾乎全部交由專業的第三方商業機構投資運營,這些機構運作都很富有活力,完全值得中國借鑒。”該分析師稱。
各方面的案例表明,我國的環境污染監控已顯現出轉向第三方運營的趨勢,隨之而來的客戶群體由生產企業轉向第三方環保企業的變化,非常值得環境監測儀器廠商注意,儀器廠商還存在著更多與環保企業合作的方式和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方運營模式需要運營結構具有強大的融資能力,這對于目前現金流普遍不足的環境監測企業來說,無疑仍具有巨大考驗。相關專家普遍建言,解決融資問題的良方,一是盡量加大財政補貼的力度,二是加快引入社會資本建立環保產業基金,大規模投向商業模式清晰、盈利前景良好的環保細分領域,環境監測領域就可列為重點投入領域之一。
面對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我們積極面對解決,似乎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我國環境監測商業模式落后,第三方運營模式需要運營結構具有強大的融資能力,目前資金有限,只能說環保行業長路漫漫,人們仍需努力。
環保檢測設備市場前景廣泛
環保專家表示,由于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經濟與環境難以和諧發展,在當前環境形勢下我國環保政策不斷加碼。近幾年在國家政策利好下,環保產業走入發展的快車道,環保技術開發、改造和推廣的力度不斷加大,環保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層出不窮,在環保設備(產品)中,達到國際20世紀80年代水平的約占五分之一,少數產品具有當代國際先進水平。
業內分析,各級環保部門實現信息公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目前大部分地區的環境監測體系尚未建立。采購環境監測設備,建設監管網絡是下一階段重點??梢灶A計“十二五”期間我國環境監測儀器市場依然將擁有十分可觀的投資需求。
水污染一年比一年嚴重,治理一直在繼續,可是效果卻沒有達到公眾想要的結果,環保部已依托環境監測總站組織開展2013年全國部分重點流域水質生物監測試點工作。全面加強水質監測,在“十二五”期間在已有水質5項常規監測基礎上,新增11項水質生物性指標監測。其中預計隨著自動檢測技術和應用的逐步擴大,研究分析稱,按照目前環保部對重點流域的投入規劃,僅水質監測市場規模就達近200億元,未來市場空間將十分喜人。相關水質環境監測儀器將從中獲益。
根據先河環保前三季度業績預告,受益于國家相關環保政策的落實,大氣監測產品實現較大的增長,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增加。先河環保市場部部長杜新平預計,經過連續三年的增長,2014年PM2.5監測市場不會有明顯的擴大,但會持續增長。”